adtop

对话智谱CEO张鹏:融资都是通往AGI路上的盘缠,业界将迎十倍以上增长机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杜玉梅    时间:2025-04-02 14:34   阅读量:9920   

2025年才刚刚过去3个月,但AI界已经发生了太多变化。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的最后一天,智谱推出了AI Agent。

当天的OpenDay上发布了Agent产品AutoGLM沉思、推理模型GLM-Z1-Air和基座模型 GLM-4-Air0414。

据悉,AutoGLM沉思是首个集深度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Operator)于一体的 Agent,能一边进行复杂思考,一边执行操作。

“2025年将会是智谱的开源年。”智谱CEO张鹏在论坛上提到,AutoGLM沉思核心链路的模型和技术,就将于4月14日正式开源。

在发布会上,智谱没有掩藏向DeepSeek发起挑战的意图。据智谱称,GLM-Z1-Air性能对标DeepSeek-R1,速度最高可提升8倍,价格为后者的1/30。

DeepSeek爆发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被推向了新赛点。在发布“边想边干”的AI Agent后,智谱的下一步是什么?

模型即场景

DeepSeek爆火后,从互联网大厂到AI“六小虎”,都有加速商业化的迹象。

作为“六小虎”中第一家押注AI Agent的公司,智谱最新发布的AutoGLM沉思已经可以“赚钱”了。

在发布会14天前,智谱秘密开展了一项测试,注册了一个小红书号,专注于生活科普。这个账号内所有的内容都由AutoGLM沉思生成。3月30日,这个5000粉丝的账号迎来了第一笔商单,赚了500元。

在张鹏看来,2025年将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今年2月,三星GalaxyS25系列搭载了智谱支持的Agent功能。目前,智谱已携手金融、教育、医疗、政务、企服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AgenticLLM的落地应用。

张鹏透露,目前智谱的“朋友圈”已从手机端扩展到PC平台,同时也在向更多终端设备延伸,包括智能眼镜、车载系统、平板电脑等各类智能硬件,也包括具身智能厂商。

最近穿梭于中关村论坛各个场馆间的乐聚夸父机器人就搭载了智谱的AI“大脑”,公司主要为其提供交互导航和意图识别能力方面的支持。

在发展方向上,他认为,未来AI智能体的发展需要更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工作流的构建。

“模型即场景。”张鹏指出,未来的智能体的应用形态,还是会与模型高度相关。他认为,尽管当前关注度降低,但强化学习等方法本质上仍依赖预训练基座模型的“天花板”。“预训练本身存在诸多待研究的问题,如架构优化、数据效率提升、训练计划设计等。”张鹏表示,作为基座模型厂商,智谱会坚持预训练模型。

“未来,大部分应用会以模型为核心,包上一个很浅的或者很薄的产品化,应用性的壳就会变成一个产品,模型能力一旦提升产品能力就得到提升。”他直言。

张鹏的另一重坚持,是开源。“开源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事情。”他在受访时表示。

而针对外界对开源影响商业化进度的担忧,张鹏指出,开源不会是完全的免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应用基座开源后,后期技术人员的投入、维护的成本,本地化部署的投入,都需要专业团队的介入。”所以,提供工具和平台、案例和解决方案等,也有盈利的空间。

“去年,公司业务整体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张鹏表示,在应用端,公司已经打入了很多头部行业和企业展开合作,规模效应初显。

近期颇受关注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中关村论坛演讲时指出,国内AI应用公司抓住海外市场机会,提前布局日本、东南亚和中东等竞争较小的地区。

智谱商业化的脚步也已经悄然迈向海外。

张鹏透露,去年开始智谱已经布局出海业务。不过,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重点落地区域或行业。在他看来,除了中美之外,海外对于大模型新一轮AI技术的接受、落地、研究、应用等等方面还是处于国内约两年前的阶段。“目前用户的需求是从基础设施开始构建自己全链路的AI技术能力,智谱的海外业务正是聚焦这一方向。”他表示。

通往AGI的盘缠

自成立以来,智谱已经累计获得了15轮融资。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智谱的股东既有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等大厂,红杉、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还有中关村科学城、杭州城投等国资背景的基金。今年来,智谱密集获得国资押注。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共计给智谱投了约18亿元。

张鹏向时代财经表示,融资与智谱的AGI战略息息相关。

在他看来,智谱的终极目标是造出一个像人一样聪明的“脑子”,之后工程上的事情就会相对较少,只需要给它配上“手”和“眼睛”,它就能像人一样完成很多工作。

在他看来,公司在智能体等技术的探索上已经走到行业前列。但完成像AGI这样从0到1的创新,还需要很长时间。这期间需要不断砸钱做技术研发,投入会非常大。

“我们融了多少钱,拿了多少收益,其实都是AGI道路上盘缠。所谓盘缠,就是花掉这笔钱只为了通往目的地。”张鹏说。

张鹏认为智谱是一家技术和商业化“两条腿走路”的公司,对于AGI这类前沿探索,智谱需要花大钱试错,风险较高;等到了推广阶段,重点就变成怎么把技术用好、怎么跟市场结合了。

“因此我们会做好长期规划,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来合理分配资源。”张鹏表示,“重心也会在过程中动态调整。”

张鹏认为,目前智谱来到了一个必须要深入到产业和应用当中去吸取营养回馈技术研发的阶段。他告诉时代财经,智谱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目前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资源的倾斜。

但从整体核心任务和资源投入来看,智谱更多资源还是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创新上。

第一个季度刚刚过去,智谱的2025年进化还在继续。

近日,智谱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智谱AI关联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未上市)。

张鹏坦言,2025年,市场的一些变化影响了整个AI界的原有模式和商业路径,智谱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这些变化也会带来十倍以上的增长机遇。”他表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